close
脾胃,大便,功能,病人,腹部

提問: 經常腹瀉的原因是什么? 問題補充: 老公是個超重的胖子,經常的腹瀉,一天在三四次左右,尤其是飯后幾分鐘就要有感覺。已經幾年了,體重卻一直不減。醫生判斷是結腸有問題,吃了附子理中丸出現心慌的感覺就停止了用藥。現在兒子剛剛12歲,前一段時間也出現了此癥。請問有沒有別的辦法? 医师解答: 腹瀉以大便稀薄、次數增多為特點,常伴隨腹脹腹痛、惡心厭食、腸鳴矢氣、疲乏無力等癥狀。從中醫的證候分析,脾胃氣虛、脾腎陽虛、濕熱蘊脾、食滯腸胃、寒濕困脾等均可引起腹瀉。脾腎陽虛證引起的腹瀉多在天亮之前發生,故也稱“五更瀉”。中醫根據不同病機可有補脾健胃、溫補脾腎、清利濕熱、溫中散寒等多種治法。常用的中成藥有胃苓散、保和丸、參苓白術散等。常見的澀腸止瀉中藥有石榴皮、訶子、椿皮、肉豆蔻、金櫻子等。   現代醫學通常把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。大腸腫瘤、肝癌、內分泌腫瘤患者常可長期間斷性發生腹瀉,故慢性腹瀉應認真查找原因,血樣便和腹瀉與便秘交替常是大腸癌的表現。大腸癌手術后常有腹瀉表現,某些化療藥及放射性腸炎也可引起腹瀉。   腹瀉除注重病因治療外,首先應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以及糾正酸堿平衡失調,飲食口味不可太重,應及時補充鹽分,多喝水,適當增加堿性食物,防止因腹瀉引起的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。   具有止瀉作用的食品有糯米、小米、山藥、蓮子、芡實、栗子、櫻桃、大棗、黑棗、柿餅等。   食療方1:白面約200克,慢火微炒至發黃,取出少許,滾開水沖炒面,酌加糖鹽調味。   食療方2:粳米200克煮粥,至八分熟時加入茯苓粉約50克,調勻,再繼續煮熟,加糖喝粥。   食療方3:糯米100克泡后煮稀飯,近熟時加入山藥100克切塊,栗子100克,慢火煮熟后加糖調味。   食療方4:蓮子、芡實米(雞頭米)各50克,先泡半日,與小米50克煮粥,快熟時加大棗適量,調糖喝粥。   食療方5:柿餅去蒂,山楂及黑棗去核各等份,切塊搗爛如泥,加水煮開后加糖,酸甜可口,隨時食用。   腹瀉者飲食不可過多,要保證營養,也要照顧胃腸休息。飲食應少纖維素和少油脂,刺激性食品和煎炸食品,葷腥厚味均屬不宜。有人喝奶會加重腹瀉,可改飲酸奶。 不少成年人常有慢性腹瀉,大便次數多,大便不成形。有的是早晨一起床就先去廁所,吃完早飯又去廁所,便前腹痛急迫,便意難忍,便后腹痛消失,便意不盡感。一般早上和AM大便次數較多,常因吃涼食水果、腹部受涼、精神緊張、吃韭菜喝牛奶后,腹瀉加重。許多患者病情反復、遷延難愈,病程可長達數年以上,去醫院檢查一般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,也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。 醫學將這種慢性腹瀉稱之為腸易激綜合癥,屬胃腸功能性紊亂的疾病范疇。慢性腹瀉患者很痛苦,怕出門,怕出去旅游,一出門首先做的事就是上廁所,因為一有便意,非上廁所不可。   中醫認為是健康原動力不足導致脾胃功能虛弱、脾氣不足,脾主運化、鋼魘苣曬δ蓯芩穡賦δ芪陜遙竊斐陜愿剮旱母駒頡? 慢性腹瀉   癥狀:發燒、體重持續下降。   原因:壓力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。   解決方法:若腹瀉持續,可能導致脫水。所以要多喝水,補充水分。注意不喝冷水,并適當吃些止瀉藥。少吃或不吃煎炸、油膩食物。 有些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后或者每次月經期間出現大便泄瀉 ,瀉時小腹疼痛 ,每日次數多少不等 ,可為溏便 ,也可為水樣便 ,甚或進食之物完全排出 ;伴有神疲力乏 ,脘腹脹滿 ,飲食不香 ;日行數次 ,經凈瀉止 ,這在臨床上稱為經行腹瀉。   對于此病的發病原因 ,現代醫學認為與女性月經期間體內激素比例失調有關。而中醫則認為經行泄瀉多與素體脾虛腎弱有關。脾氣虛弱 ,脾的運化水濕功能失常 ,所以出現泄瀉 ;腎虛 ,命門清冷 ,不能溫煦脾陽 ,也將導致泄瀉。   中醫對此病辨證施治 ,療效顯著。根據癥狀 ,將其分為脾虛和腎虛兩類 :   脾虛型 :表現為行經期或行經之前 ,大便稀薄 ,或面目及四肢浮腫 ,腹部脹滿 ,舌質淡紅 ,舌苔白膩 ,飲食不思 ,神疲肢乏 ,經行量多 ,經色淡淺 ,經質稀薄 ,脈象濡緩。方用參苓白術健脾湯。此方具有健脾益氣 ,化濕調經之功效。   若兩脅脹滿 ,兼腹痛即瀉的經行腹瀉 ,可采用白芍痛瀉散 :白術 15克 ,芍藥 15克 ,陳皮 10克 ,防風 10克。   腎虛型 :表現為頭昏耳鳴 ,肢冷畏寒 ,經行大便泄瀉 ,或清晨起床泄瀉不止 ,腰骶酸軟 ,月經色淡 ,經質清稀 ,舌苔白潤 ,脈象沉遲。   方用黨茯白術健固湯 :黨參 15克 ,吳茱萸 15克 ,補骨脂 15克 ,茯苓 15克 ,白術 15克 ,肉豆蔻 15克 ,薏苡仁 15克 ,巴戟天 10克 ,五味子 10克。此方具有健脾固腸 ,溫腎扶陽之功效。  餐桌上越來越豐盛,“吃”出來的疾病也越來越多。人們對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關注度不斷提高,慢性腹瀉卻未得到重視。長期腹瀉帶來的營養物質缺乏不但嚴重影響身體機能,還給“瀉一族”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。   慢性腹瀉中醫稱為泄瀉,主要癥狀為排便次數增多,糞便稀薄如糊狀,甚至稀如水樣,脾胃功能異常是其根本病機。中醫認為,脾胃主運化飲食,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,又稱為“后天之本”。脾胃不和,百病始生。 飲食不節傷腸胃脾虛胃弱濕邪盛   37歲的馮先生,是某行政單位干部,大便不成形已有6年,排便時前段正常,后段則呈糊狀不成形。飲食油膩、生冷或辛辣時大便就會更加稀薄甚至如水樣,且排便次數增多,腹部滿悶,無饑餓感。   楊主任仔細詢問了病人的發病過程,了解到病人工作應酬較多,飲食油膩辛辣且不規律,又望舌切脈發現其舌淡苔白,脈細弱,結合其癥狀認為證屬脾虛濕盛型泄瀉。這種原因導致的泄瀉在臨床上最為常見,由于飲食不節,脾胃功能受損,飲食得不到正常消化,下趨腸道而成泄瀉。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,脾胃功能異常則腹部脹悶不適,飲食減少。由于消化不良,本型病人還常出現食積內熱的表現,可酌情加用消食、清熱、祛濕的藥物。   近年來抗生素濫用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也可出現脾虛濕盛的表現。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內的有益菌,破壞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,所以一見腹瀉不問原因就用抗生素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。   負面情緒聚不散肝氣郁結脾更虛   42歲的劉女士,與丈夫感情不是很好,平時老感覺胸口脹悶,每次和丈夫吵架、生悶氣時就會打嗝連連,腹痛腹瀉。吃了很多藥,效果卻不好。   楊主任根據病人的講述,再結合其舌紅脈弦的表現,診斷其泄瀉屬肝郁脾虛型。肝對人體氣機的有序運行具有調節作用,脾胃消化功能的正常也有賴于肝的調節。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均可使肝臟氣機不利,干擾脾胃的消化功能,出現腹痛泄瀉等癥狀。治療上應當舒肝解郁,益氣健脾。   病人的情緒對治療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,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,病人應調節自己的情緒,保持平穩樂觀的精神狀態。 專題推薦:中醫專題  中醫養生專題  中醫美容專題   久瀉不止陽氣傷腎不溫脾五更瀉   51歲的張先生,苦惱地說自己早上很少能睡到七八點,因為每天早上五六點時他都會因為腹部疼痛而起來上廁所,上過廁所腹痛就會消失。平時比較怕冷,一受涼就會發生腹瀉。   楊主任望舌切脈后發現,病人舌淡苔白,脈沉細,再加上清晨腹瀉的特點,診斷為腎陽虛衰型泄瀉。腹瀉日久,腎中陽氣虛衰,不能溫養脾胃,運化失常,黎明之前陽氣較弱,陰寒較盛,故腹部作痛,腸鳴即瀉,瀉后痛減,所以本型腹瀉又稱為“五更瀉”。   本型腹瀉和年老體虛、陽氣不足及房事過度有較大關系,所以年老體虛的患者尤應注意節制房事。   生活調養決定療效   楊主任特別強調的是,慢性腹瀉難以徹底痊愈的原因在于腸胃每天都要接受飲食的考驗,而本病患者的腸胃功能穩態極為脆弱,生活上稍不規律即可使其反復發作,纏綿難愈,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至關重要。   患者吃飯應做到定時定量,生冷瓜果蔬菜、冷飲、油膩、辛辣及蜂蜜、核桃等滑腸的食物應盡量避免。兒童應徹底阻斷零食,使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。造成病癥反復的一個常見原因是癥狀好轉之后,很多病人總是迫不及待地增加飲食,使部分恢復的脾胃功能再次受傷,更應切忌。   楊主任認為常說的脾胃病“三分在治,七分在養”,雖有些夸大,但其重視生活調理的觀點是十分正確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sya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